1. 原料準備
牛糞選擇:選擇新鮮且無病害的牛糞,避免使用病死動物的糞便,以免引入病原菌。
混合原料:牛糞在發酵前最好與一些含有較多碳源的有機物(如稻草、秸稈、木屑等)進行適當的混合。這樣能夠調節碳氮比,促進微生物的繁殖和分解。
2. 發酵罐的溫度控制
牛糞發酵過程中需要維持適宜的溫度(通常在50-65°C之間),以促進高效的有氧發酵。溫度過低會導致發酵速度慢,而溫度過高可能會導致部分有益微生物死亡。
3. 濕度控制
牛糞發酵時需要保持適當的濕度,通常為60%-70%。濕度過低發酵不充分,濕度過高則可能導致厭氧發酵,產生臭味。
4. 通氣與攪拌
有機肥發酵需要充足的氧氣供應,確保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的好氧呼吸。通風良好的環境有助于控制溫度和提高發酵效率。
適時攪拌牛糞混合物,以促進空氣流通、均勻發酵并防止過熱或發酵不均。通常每隔1-3天攪拌一次。
5. pH值控制
牛糞發酵過程中,pH值應保持在6-8之間。過酸或過堿都會影響微生物的活性。
6. 發酵周期
牛糞的發酵周期一般為2-4周。根據發酵情況,觀察發酵物料的溫度、濕度以及氣味變化,判斷發酵是否完成。
7. 監測與調整
在發酵過程中,定期監測溫度、濕度、pH值等指標,確保發酵環境處于最佳狀態。
8. 衛生與防病
確保發酵罐及其配套設備清潔,防止污染源進入,避免病菌的滋生。
9. 使用添加劑
根據需要,可以考慮添加一些有益的微生物菌劑或發酵促進劑,幫助加速發酵過程,提升發酵效果。
通過科學管理這些關鍵環節,可以有效提高牛糞的發酵效果,最終得到高質量的有機肥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