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日,中央國務院發文:深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,2022在更大范圍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。
實施精準施肥,分區域、分作物制定化肥施用限量標準和減量方案,制定水稻、玉米、小麥、油菜等氮肥推薦定額用量,依法落實化肥使用總量控制。
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,優化氮、磷、鉀配比,逐步實現在糧食主產區及果菜茶等經濟作物優勢區的全覆蓋。
改進施肥方式,推廣應用機械施肥、種肥同播、水肥一體化等措施,減少養分揮發和流失,提高肥料利用效率。
加強綠色投入品創新研發,積極推廣緩釋肥料、水溶肥料、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,拓寬畜禽糞肥、秸稈和種植綠肥的還田渠道,在更大范圍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。
據悉,此次補貼發放主要包括產糧、產油兩部分資金,發放對象范圍為種植規模達50畝及以上的種植大戶,覆蓋全區21個鎮街的140余戶種植業主,總種植面積達4.8萬畝。補貼采取競爭申報、先建后補的方式,按照300元/噸的標準,施用有機肥原則上不超過500斤/畝,單個業主申報資金不超過30萬元的原則進行補貼。
“該項補貼旨在引導種植戶施用有機肥,減少化肥用量,形成有機肥施用的長效機制,以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品質,控制農業面源污染,促進綠色農業健康發展。”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接下來,將做好資金監管和發放工作,積極宣傳補貼申報政策,鼓勵更多農戶參與申報,讓更多農民朋友享受政策“紅利”。
近年來,上海、北京、江蘇、浙江等省市相繼出臺了農民施用有機肥補貼政策,鼓勵和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,有力地促進了化肥減量增效,提升了農產品品質,推進了種養循環。
補貼對象由生產者、使用者到使用者為主。比如上海從2012年至今,補貼對象再次調整,以市內種植糧食、蔬菜等農作物的農業生產組織為主。北京補貼對象一直是種植大戶,以有規模、有組織的園區和生產基地為主,也包括分散的農戶。江蘇省自2006年起試點有機肥補貼示范,將有機肥生產企業作為主要財政補貼對象,2012年至今,省級財政資金直接補貼給農民。浙江省支持對象為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的農民專業合作社、家庭農場、種植大戶和農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。山東、河北、福建、廣州等地均是對購買使用有機肥的種植者給予政策補貼,鼓勵增施有機肥,減少化肥用量。